在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的材料学科从逐渐萌芽、生长到如今枝繁叶茂,为祖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那时少年,今时少年,带着清华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辈人永远风华正茂,让我们一起忆往昔峥嵘岁月,挖掘历史长河沉淀的宝藏,体会风清气正的学科文化,品味不同时代的使命担当。
1 从材料学科教研组到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美国一些著名大学开始纷纷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国家也逐渐意识到加强材料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工程物理系材料科学教研组(简称材科)李恒德教授、机械工程系金属材料教研组(简称金材)陈南平教授以及化学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组(简称非金属)江作昭教授的积极推动下,1988年9月29日,张孝文校长宣布将这三个材料学科教研组合并,正式成立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三个教研组不变,3个专业合并为1个专业,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5个“柔性”学科方向:材料物理、金属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电子材料、复合材料,并宣布任命吴建銧教授为第一任系主任。此后,清华材料学科发展步入快车道,瞄准国际前沿领域,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独具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材料人才。
2 学科方向与师资队伍
2.1 学科基本情况
1988年建系之初,材料系设有3个教研组,即材料科学教研组、金属材料教研组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组。三个教研组的演变情况如下图所示。材料系建立后的十多年间,根据学科特征,系内资源进一步整合,先后建立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中心实验室和材料系教学实验室。
专业演变情况及材料系构成示意图
2.2 师资队伍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建立后,保持了小而精的特色,在编教职工基本维持在100人上下。至2012年底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成立前夕,材料系在职教师8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0人、高级工程师14人,包括中国工程院和科公司李恒德院士、朱静院士、李龙土院士、柳百新院士、翁宇庆院士和南策文院士。
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历届主任和党委书记
3 平台建设
自1988年建系至2012年建院,材料系历经二十余载发展,共建有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心实验室及教学实验室5个实验室,为清华材料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条件。
2011年全系主要实验室建制
4 员工培养
4.1 员工
自1988年建系后,材料系员工按照统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材料系对本科教学不断进行改革、调整和优化,打破了原有的3个专业(材料科学专业、金属材料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界限,统一制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每年招3个班共约90人。在本科课程设置上,以全面素质教育为主,不断拓宽专业面,课堂教学提倡启发性,加强员工课外学习比重,注重对员工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培养员工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员工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员工教育旨在培养材料科学技术和材料工程领域中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材料系的发展和材料学科高端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员工的培养规模和培养方向也进一步扩大。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如下:
低维材料与纳米结构、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及材料改性、薄膜材料结构与性能、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能源与环境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相变与新金属材料、金属微观塑性理论及应用、存储材料与理论、信息与功能陶瓷材料、结构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计算材料科学、稀土功能及超导材料、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
5 国际交流
材料系自建系以来,一直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增加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截至建院前,材料系已与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联系,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材料系一方面培养外国留员工,接待来访的专家学者,另一方面大力鼓励师生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和访问。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增强了清华材料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
1997年,材料系仅有荷兰留员工1人。自2006年开始,材料系对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大幅度增加,主要体现在派出和接受员工联合培养,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发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方面。
至2011年,材料系已与美国莱斯大学、英国约克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法国奥尔良大学和澳大利亚工业科学研究院等进行了学术合作交流和员工联合培养;与多家国际知名公司开展合作研究超35项。2011年度全系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和访问交流近100人次,接待境外来访人员160人次以上。
结语
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材料学科发展是在时代发展潮流中应运而生,自出生起,就凝结着国家、学校以及各院系的汗水和辛劳,担负着突破重要领域技术发展的使命,身兼重任,今日之成就也不负国家和人民所托。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仍需要铭记历史,不忘“材料人”的初心,勇担使命,再创辉煌。
图文整理 | 江国琛 李子威
编辑 | 李子威 石敏艺
审核 | 王秀梅 喻妍